编者按
标题是打开文章大门的一把钥匙,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或作用,是历年中考记叙文阅读考查的一个聚焦点。如何理解记叙文的题目含义及意义呢?我们看看杨*辉老师的经验之谈。
小题目,大文章——记叙文题目的含义及作用文/杨*辉常言道:“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题目对于文章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我们常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化用之: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正所谓“题眼”!这些“眼睛”,有的指明写作对象,如《藤野先生》(鲁迅);有的指明文中的重要物件,如莫泊桑的《项链》;有的作为文章的线索,如《背影》(朱自清);有的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如《阿长与山海经》(鲁迅)……很多标题,不仅具有表层含义,还有深层含义,这就需要我们细读细思、深入理解,才能准确把握文本内容和思想内涵。比如,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题目的表层含义是“我”爬上悬崖因恐惧不敢下来,在父亲的鼓励下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才慢慢脱险。结合全文内容和文末主旨句,明确此题目不仅指在悬崖上走一步再走一步,还有深层含义:人生只要把大目标化成小目标,一个个击破,就会取得最终成功。再如,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题目具有多重含义:“驿路梨花”是香气四溢的自然界的梨花,也是助人为乐的梨花姑娘,还是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雷锋精神,也是朴实热情、知恩图报的边疆民族优良民风。标题是打开文章大门的一把钥匙,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或作用,是历年中考记叙文阅读考查的一个聚焦点。一、通读全文,明确表层含义理解题目的含义是近年来中考考查的常见题型,如:年陕西中考记叙文阅读《最美的化学反应》:请结合全文,说说题目“最美的化学反应”的含意。年湖北*冈记叙文阅读《父爱昼夜无眠》:文章以“父爱昼夜无眠”为题,你是如何理解“昼夜无眠”这四个字的?通读文章,这些题目的表层含义并不难理解。《最美的化学反应》的主人公秋明初中时就对化学有浓厚兴趣,会做各种各样有趣好玩的化学实验,文中直接写到“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化学实验”,因此“最美的化学实验”就是指秋明所做的精彩的化学实验。《父爱昼夜无眠》中的父亲为了减轻“我”经济上的负担,为了让儿子早日还清房贷,为了让“我”能好好休息写文章赚稿费,白天就在浴室客座上躺一躺,晚上到浴室帮别人搓背,白天和晚上都没有好好休息,因此“昼夜无眠”。要明白标题的表层含义,一是必须纵观全局、整体把握,如《父爱昼夜无眠》中父亲白天无眠是因为担心自己的如雷鼾声影响昼伏夜出的儿子休息,晚上无眠是因为在浴室工作替儿子减轻经济负担;二是再也通读全文的前提下抓关键句,《最美的化学反应》中写秋明做完化学实验后,“我不由得感叹,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化学实验!”这个句子就直接与题目对应。二、深入探究,读懂深层含义精妙的标题往往有两层或者多层含义,或者一语双关,或者比喻,或者象征,这就需要我们仔细阅读,用心揣摩标题的深层含义。“最美的化学反应”不仅指秋明演示的化学实验,也比喻秋明没有成为化学家,却凭自己努力,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并资助孤残儿童,这种变化就如化学反应一样美丽。“父亲昼夜无眠”深层含义指父亲对儿子的爱永远没有停止,无时无刻不在为儿子分忧解愁,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一直想办法尽其所能地给予,即使从农村来到城市,也想办法打工替儿子还债。1.要明白题目的深层含义,要深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最美的化学反应》作者不仅仅写秋明做化学实验这件事,而是通过写秋明经历一番坎坷,事业上取得成功,并且帮助孤残孩子读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故事,秋明的事业成功、人生成功,这种转变是“最美”的,从而对勤奋、执着、善良的人性美进行了赞美和讴歌。《父亲昼夜无眠》不是仅仅告诉读者父亲白天睡不好、晚上搓澡不睡觉的故事,而是要塑造一位无时无刻不为孩子操心、无时无刻不为孩子分忧解愁的伟大的父亲形象。只要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白了文章的主旨,就能够比较容易明白题目的深层含义。2.要明白题目的深层含义,要抓关键段、关键句。《最美的化学反应》末尾简短的话就是对深层含义的揭示:我忽然想,这难道不是秋明做过的最美的化学实验吗?在他坎坷曲折的人生旅途上,他播下勤奋、执着、坚持和善良的种子,努力在岁月里耕耘,终于在贫瘠的土地上绽放出了丰硕、美丽的花朵。我好想立即告诉秋明,这是一场多么美好的化学反应!牵牛要牵牛鼻子!有的句子是作者内心情感的迸发,抓住了这些关键句,就能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白题目的深层含义。如《父亲昼夜无眠》的末尾: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岗。这句话将“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比作“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岗”生动地表达出“我”对父亲的理解、感激和回报,深沉感人,将对父亲的颂扬推向高潮。三、仔细揣摩,题目妙处知多少标题的作用有哪些?我们不妨来看几篇课文的题目。《背影》充当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深情;《心声》透露情感主旨;《变色龙》中的“变色龙”是比喻像变色龙一样的奥楚蔑洛夫,具有极强的讽刺性……此外还有含蓄寓意,引起读者兴趣,制造悬念等作用。请看例题:1.年山东泰安中考语文阅读《丑石》:本文以“丑石”为题,有什么好处?《丑石》讲述了以玩石头为乐的一对好友的故事。老墨偷走老白的奇石,又以高价“卖”给了老白,老白心知肚明却并未揭穿,还救了老墨的命,老墨最终懊悔不已。以“丑石”为题,一方面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激发阅读欲望;另一方面暗指老墨虚伪、见利忘义的丑陋德行。看来,这个题目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和读者阅读兴趣方面都起到很好的作用。2.年贵州铜仁中考语文《永不折服的中国脊梁》:作者为什么不用“钟南山传”而用“永不折服的中国脊梁”作为文章标题?请简要分析。《永不折服的中国脊梁》的确是一篇钟南山传记。文章从他12岁“试飞”的勇敢,写到他成年后投入医学行业的勤奋,从43岁到英国留学的优秀,写到他挺身而出抗击“非典”和“新冠病*”的无私无畏。其实,起名为“钟南山传”,表明文章是记叙钟南山的生平事迹,未尝不可,但是“永不折服的中国脊梁”更妙!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永不折服的中国脊梁”使用比喻手法,将钟南山比作中国脊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钟南山的家国担当,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表达了对钟南山的景仰和赞颂之情。这个题目在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方面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妙用。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好文一半。好的题目往往是作者精心构思的智慧结晶,我们在答题的时候,要用心琢磨,方可悟出其中的妙处。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回答题目的作用:1.环境角度:题目是否交代时间、地点,是否创设故事背景,是否渲染环境氛围等;2.情节角度:设置悬念,贯穿始终,是文章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衔接照应,是文章的中心事件;3.主题角度:题目是否寄托情感、突出主题,是否对主题的表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4.形象角度:题目是否突出人物形象或者性格;5.读者角度:题目是否给读者带来思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总结一下,记叙文题目的含义及其作用的答题要领:小小题目大文章,表层含义要通读,深层含义细探究,关键句子不能丢。题目妙处知多少?环境情节少不了,主题形象不可忘,读者角度多思量。(本文发表于《学习方法报》总第期)作者简介:杨*辉宝鸡市陈仓初中语文教师,陕西省曹公奇名师工作室成员,陕西省教学能手,陕西省第六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曾获全国说课大赛一等奖,参与多项省级课题研究,参与多部教学书籍编写,有多篇文章发表。
往期回顾:
第期走进出猎盛事品悟壮志豪情
第期小说教学关键词——语言
第期阅读教学要警惕“空对空”
第期反思得好课,实践出真知
第期《三顾茅庐》教学实录及反思
本期责编:朱慧颖投稿邮箱:cgqmsg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