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读王君语文创新教学十一讲有感
TUhjnbcbe - 2022/3/14 15:27:00

读《王君语文创新教学十一讲》有感

前段时间,在语文教学上产生了颇多的困惑,从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到对所选内容的教学设计,大多延续已有的惯常做法,缺少创新的鲜美之趣。倘若就这样一直走下去,职业的疲倦感会很快吞噬自己的生活。改变!必须从现在做起!

有愿望就会有缘分。和宋老师一起整理史校长名师工作室的图书,全是当下语文界大咖的出版著作!面对眼前饕餮盛宴,我们俩激动不已!

选择王君老师,选择青春语文。暑假阅读之旅,从书的扉页开始。听说“聚焦法”可以使收获更完整,体悟更真实更深刻,那就用聚焦法来读,十天时间,只读《王君语文创新教学十一讲》,其他全部暂且搁置,我夜以继日,细细阅读,慢慢梳理,精心选点儿做好笔记,终于在七月十一日上午,我读完了整本书。

之前阅读专业书籍,大多采用零零散散,时断时续的方法,当读之际,内心颇多触动,亦有所思,但一经时间剥蚀,再去回想好像又一无所获,对自己教学实践产生的切实影响更是寥寥无几。不知是我愚笨,还是大家伙儿都有这种感受。所以,我这次要尝试梳理自己的阅读所得,希望通过对信息的加工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一、从意念上来言,我们要坚定相信我们认为正确的,并努力付之于实践。

许多名家上课都有自己的教学理念,阅读他们的专业著作的时候,我们沉浸在整本书所营造的情境磁场中,所以当读之际,我们往往会内心激荡,兴奋不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恨不得即刻实践于我们的教学。但当合上著作,走向真实的教学实践时,我们的思绪就会脱离著作的阅读场,取而代之的是支离破碎、鸡毛蒜皮的真实情境,当我们想把阅读经验运用到实践中时,会突然觉得那些理论在脑海中并不像原来那样清晰深刻,反倒是有点儿恍恍惚惚,开始怀疑他们怎样好似有点儿不接地气呢?于是乎,理论就成了真的“理论”,束之高阁,纠缠于日常琐碎时间久了,竟然开始断定理论毫无用处。现在,我开始反思我为什么会反复出现这种现象,细细思之,一方面是因为我对理想不够坚定,理想和现实的区别是什么,理想是美好的,是现实要追求的典范,我们之所以觉得理想只是理想,理想是美好的,无法实现中,那是因为我太懦弱、缺少了让理想必定实现的决心勇气和持之以恒的努力,我们不能实现理想,故而我们认为理想是不现实的。阅读名家著作,批判性地理解接受其理念,并自觉践行于实践,品到甜头,我们自然愿意选择相信,愿意追随。

二、青春语文主张语文老师应该在文字的世界里“出生入死”“披沙炼金”。

余映潮老师也曾言,语文老师对文本的研读要有深度,有广度,这样从文本中挖掘出更多的可教点儿,否则就只能是教参的搬运工。王君老师同样有此主张。语言风格、篇章、段落、句群、句子、词语、字眼乃至标点符号,都可以成为研读的角度,也只有从这些角度掰开揉碎地反复走进文本,才能对文本了如指掌,处理文本的时候才能驾轻就熟、得心应手。《王君语文创新教学十一讲》中许多经典的课例,从上述不同的角度来架构课堂,思路清晰,角度巧妙,训练点儿扎实,有助于一课一得课堂追究的实现。

三、将文本分类,突出文本最核心的教学价值。

青春语文将文本依据文本特质将文本分为:语用型文本、主题性文本、写作型文本、诵读型文本、思辨性文本、积累型文本和跳板型文本七大类,根据文本典型特征确定文本的可教点儿。

当然有些文本可能会呈现出多样的文本特质,这样的文本我们就可以用多种文本类型去进行处理。

采用这种分类法,有利于教师把文本最有价值的可教点儿教给学生,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避免胡子眉毛一起抓,每节课面面俱到往往什么都没有得到,王君老师在书中常提起一个哲学原理“多即是少,少即是多。”青春语文对每种文本类型的基本教学方法都有一定的探索,这样也给我们一线教师的备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抓手。

四、运用聚焦法和比较法,让教学有所突破。

研读文本,运用聚焦法,才能在某一方面的研究走向深入,才能挖掘更深的教学点儿;课堂教学聚焦,才能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对某方面的知识有突破性的理解与接受。研读文本时,运用比较法替换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某一事物的本质特征及其作用,这一点儿我自己颇有切身体会,这大半年来一直在读《西游记》,当我在备课《孔乙己》和《变色龙》的时候,我就下意识地想到将《西游记》这一古典章回体小说和这两篇近现代小说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使我对《西游记》和《孔乙己》《变色龙》这三篇小说各自的特点认识得更为深入了些,因为在对比中进行参照跳脱出来远距离观看更容易看清楚事物的特征。

打通语文与生活,挖掘文本对师生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让文本成为活的财富,使语文永葆青春活力,使语文人永葆青春活力。我特别喜欢青春语文的这一教学主张。如果经典的文学作品仅仅是躺在课本上的几张白纸黑字,如果他们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几个修辞几个文学知识去应对考试,那么语文就是死的,经典的价值也无法彰显,文化的传承更无从谈起。青春语文在处理文本主题的时候,往往有意识地将文本主题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沁园春雪》让我们明白了胸襟辽阔了,世界就美了;《我爱这土地》让我们明白了爱是责任与担当。打通语文与生活,经典就能历久弥新,就能是鲜活的存在,也才有传承下去的希望。

青春语文最触动我的一点当属她的理念,永葆青春的心态,以研究者的姿态永远向光向美前行。这个团队的老师一直在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进行解读,进行教学设计,叹服于他们的毅力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这十天,感谢遇见!

凉风有信,秋月无边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王君语文创新教学十一讲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