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即联系删除
文
趙玉平
平讲平说期#
讲一件有趣的事,以前学校给我配过一个助教,这个同学刚上研一,学校里边一些教学上的琐碎的事情,我忙不过来的,我都让他去帮我办。这个同学表现也很好,给我的印象又细致又有耐心。有一年暑假,他的父母从老家到北京来,我们见面就沟通了一下,让我没有想到的是父母对他的评价却是另一个样子。他妈妈亲口对我说,这个孩子胆小怕事,而且做事情粗枝大叶,脾气也不好。大家仔细想想,这个事情挺有意思的,同样一个人,在父母心目中的印象与在老师心目中的印象居然完全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呢?难道说是我产生错觉了?或者说是这个同学的父母产生错觉了?其实都不是。
这个现象背后有一个重要的规律,叫作互动引导。怎样理解这个规律呢?我来举个例子,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家里边的孩子在姥姥面前与在妈妈面前的表现完全不一样,妈妈在旁边的时候他就认认真真地在写家庭作业,过一会儿妈妈走了,姥姥来了,这孩子说了一句,姥姥我有点累,紧跟着就坐在沙发上开始吃零食、看电视,作业也就不写了。
我们会发现,有的时候这孩子就像一个变色龙,在学校一个样,在家里一个样,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面前是一个样子,在父母面前就是另一个样子。其实这种现象不仅在孩子身上存在,在成年人身上也存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装着一个变色龙,只不过成年人的这种变色龙的属性更隐蔽,更不易察觉。
简单概括一下,每个人在沟通交流中的表现都会受到周围的社会关系和交流对象的影响。跟猫互动的时候,你受这种互动模式影响你会表现出一个样子;跟狗互动的时候,你受这种互动模式影响你会表现出另一个样子。跟猫互动的时候,你就像一个员工;跟狗互动的时候,你不知不觉就像一个领导。你看,这就是很有趣的互动引导现象。
根据这个现象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推论:消极的互动会引发一个人的坏表现,而积极的互动会引发一个人的好表现。所以有些家长经常会纳闷,在家里边,这个孩子又急躁、又挑剔,让他干点活是完全不可能的,而且总是大呼小叫的,有话也不好好说,吃饭的时候这也不吃那也不吃,但是一到了学校情况就完全变了,这个孩子像换了个人一样,乐观开朗,热爱劳动,而且在学校的食堂里边什么都吃,什么都香。一旦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就要反思互动模式,是不是家里边父母跟孩子的互动存在一些消极因素,导致了他的坏表现,而学校里边同学和老师跟孩子互动产生了一些积极因素,导致了他的一些好表现?
所以从家长老师角度讲,我们应该注意一个问题,就是从调整互动模式入手,帮一个孩子去纠正他沟通交流中的坏表现。另外,从我们自身的修养和进步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大家都应该注意,跟天使相处的时候,我们就会表现出光明的一面,跟魔*相处的时候,我们就会表现出黑暗的一面。如果说最近你发现自己心里边负能量比较多,在人际交流当中负面的言行比较多,那么恐怕我们要调一调互动模式,让自己换一换人际圈子,结交一些乐观阳光积极向上的好朋友,跟这些人在一起,耳濡目染,我们自己的好表现也就会油然而生。
你看,有些参加过书院学习的同学就跟我说,虽然说没留作业,没有考试,也没有评比,一点硬性的任务也没有,但是每个周末参加一下研习的活动,经常跟小伙伴讨论讨论问题,不知不觉中感觉自己整个人都提升了,其实这种现象就是互动引导造成的。所以说,多交几个好朋友,加入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交圈,确实能起到给我们的心灵升温、给我们的精神充电的作用,这里边的互动引导的规律对我们大家都很有启发。
好了,今天的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平讲平说咱们明天接着说。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