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周,华为P10“闪存事件”持续在网络中发酵,引发大量讨论。就在业界声音渐渐平息时,大家都以为事情会如此沉寂时,华为再次发声。在4月27日晚间,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面向华为消费者业务全员发送了一封《倡议书》邮件,余承东在倡议书中深刻反思了“闪存事件”。
仔细看该《倡议书》,主要透露出三方面信息:一是深刻反思。华为将重新审视“以客户为中心”的标准,并“坚持自我批判”;二是落实聆听。华为将组建“特别行动小组”专项聆听用户声音;三是落实改进行动。华为与高管团队亲临一线,与消费者零距离沟通,用实际行动承担华为作为大企业的责任。
数据显示,年,华为消费者业务全年智能手机发货量达到1.39亿台,销售收入亿元,同比增长44%。而根据IDC公布的数据年第一季度华为仍然是全球前三,中国出货量第一。
要知道,在眼下这个时间点,位列全球第三的华为正处于更进一步的关键时刻:究竟是坐稳全球智能手机第一阵营,还是盛极而衰。所以,这样一家以创新而全球知名的大企业,有如此态度诚恳的反思,还是很值得解读下。
一
反省背后:工程师的理性与公众舆论的感性
此次《倡议书》发声首先让我感觉挺突然。因为在我看来,“闪存事件”本身并非如某些竞争对手所指责的那么严重。华为是替整个产业背了“黑锅”。
该事件本身就是行业现状之一,手机厂商保持供应链不被“绑架”和供货稳定,选择不同供货商。之后舆论的突然发酵,的确有某些人恶意抹黑的因素。
就在事件发酵的时候,我找了多位P10用户调查使用体验,并没有人说手机使用特别缓慢、感知不好,反而很多用户说拍照不错。P10国内销售才一个月,真正体验过手机的消费群规模有限。一些连P10都没摸过的所谓“P10消费者”,在网上连续抨击华为,让人觉得很奇怪。
要知道P10上一代P9手机,全球销售量突破了万部,一个让同行羡慕的数字。而之前的P6、P7、P8手机同样都在市场有出色表现。去年底刚推出的Mate9手机,也在4个月时间销量突破万部。这是华为产品品质得到业界认可的重要证明。所以当余承东看到有人对P10产品质疑时,他很不认同。出于工程师思维,他连续发了微博回应。
这让大部分消费者了解了事情经过,但却引一些消费者不满,他们认为回应不够真诚、态度不好。如此一来,余承东经历了华为生涯24年来最不平静的一周,之前始料未及的。
余承东在《倡议书》中特别说到:“这些天我的心情非常地不平静,可以说很沉重。我必须要进行深刻地自我批判。之前在微博上看到一些争议的声音,鱼龙混杂,工程师出身的我对产品技术参数极为敏感,再加上太过急于表达,造成了不合适的回应。”
其实,我仔细看过余承东微博当时的回应,也能理解作为从毕业就进入华为埋头猛干的工程师,余承东无法像外资企业的职业经理人那样,处理这类事件那么游刃有余。
难能可贵的是,余承东还愿意迅速进行自我深刻反思和批判。“我们在很多信息的公示上,还是太过粗线条,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我们面对消费者的质疑和意见,习惯于将自身的境遇、所做的努力以及行业的特性作为第一诉求来回应,态度傲慢,缺乏谦卑。”余承东如此强调,“我们要深刻自省,消费者已经支付了全部的信任与热爱,他们提出的任何要求都是鞭策我们继续向前的力量。”
作为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这一次给出了颇具诚意的态度。从目前反馈看,余承东得到了诸多网友的理解和支持。我认为这次《倡议书》值得肯定。毕竟华为的工程师文化与公众舆论感性之间存在差异。此次《倡议书》让华为将工程师文化,融入真正公众舆论的感性。
企业如人,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犯错而不自省;更难得的是,对无意的“小错误”,也谦卑地进行“大自省”,迅速改正。那么,下一步华为所承诺的各类落地行动,该如何看?
二
改进落实:组件专门团队捍卫价值观
此次公开《倡议书》颇具针对性,余承东承诺亲自组建专门团队、亲临一线聆听消费者诉求,实质解决、落实华为的计划。
这个“亲自组建专门团队”,意味着华为将投入更多成本和人力到服务消费者上,显示华为对消费者重视程度再次升级,让用户感受到满满的诚意。
而“亲临一线聆听消费者诉求”,则意味着华为高层了解消费者声音,不再是只听汇报,而是与消费者面对面。“统帅”与“将*”也到手机销售店铺,与一线“士兵”一样聆听真实用户的真实想法,发现自身问题,针对性满足消费者诉求。
这个行动力度还是挺大的。至于原因,余承东如此解释,客户的任何要求都是鞭策向前的力量,“消费者已经支付了全部的信任与热爱,他们提出的任何要求都是鞭策我们继续向前的力量。我们一定要真正地听进去不同的意见,做出最真诚的回应,并迅速改进”。
在国产手机中,华为是与消费者走得很近的品牌。但要说华为已经%了解用户需求,可以及时跟进、解决消费者诉求,那到不一定。所以华为这一次“组建团队、亲临一线”,必然会进一步增多华为与消费者的对话,让企业构建更强大的竞争力。
三
提升能力:绕不过的复杂市场竞争环境
事实上,回顾过去和展望未来,华为自年登上全球智能手机发货量第三的位置之后,面临的竞争环境更加严峻:越是接近金字塔尖越是会被竞争对手用最猛烈的炮火“问候”,除了来自产业链的挑战,同样也有来自友商的觊觎。
比如作为华为在全球强劲的竞争对手——三星,是华为发力手机业务所绕不开的障碍。虽然华为官方声明并没有明确的表示过,这一次闪存混用有可能是三星方面控制对华为的UFS2.1供货。
但作为全球UFS2.1最重要的供应商,三星貌似已不是第一次在零部件上难为华为了。此前发布的华为Mate9Pro以及Mate9保时捷版都是采用了三星的曲面屏,但是上市以来就被缺货困扰。这极有可能是三星的战略考虑,导致华为很被动。
所以,我希望消费者能看到华为这家国产品牌所面临的国际挑战——闪存事件的发有企业身不由己的因素。当然,我也乐于看到国内整个手机上游产业链,在芯片、闪存、屏幕等各个方面取得突破。
另一方面,中国手机圈的口水仗从来就没有停息过,尤其是在互联网厂商进入手机圈后,更是掀起不少撕逼大战,这也是华为这家以“埋头苦干”为行为准则的企业所欠缺的。
提醒华为未来要好好锻炼“撕逼”能力,参考过去的3Q大战、小米乐视大战等战役,提升“战斗力”,不要按照对手的剧本步步入套;因为2C的业务和2B情况不同,想要做消费者业务除了自身过硬,还得经得住口水——不是为了赢得口水仗,而是防止被抹黑。
当然,我更呼吁整个手机产业的企业,将更多精力放在提升自身产品、渠道以及品牌上,苦练内功赢得消费者,而不是热衷打“口水仗”、“抄近路”。
四
围绕客户:不断自省改进的公司最可怕
至此,我想说三点作为总结。
第一,这次事件其实是好事,提醒了华为。每一次的“黑历史”都可成为明天辉煌的催化剂。作为国产品牌,华为消费者能够借助创新、品质和服务成为世界第三,只要坚持,消费者会为这样的企业骄傲,没人会一直抓住一点所谓“问题”揪着不放。
第二,手机行业是战场,也要互相取长补短。整个手机行业是战场,更是学校,大家要变得更强大,也要互相取长补短。整个手机产业链更多的是竞合关系,希望华为能够取长补短,共同为消费者提供极致的产品和服务。
第三,不断自省改进的公司最可怕。“坚持自我批判”是植入华为骨子里的价值观,正是这种通过不断自醒不断自我批判的精神,保持了华为30年来不断的成长。任何企业都禁不住市场竞争的洗礼,随时可能会面对各种问题。企业只要及时调整,坚持正确方向,依然会在长跑道路上持续保持成功。
希望后续华为继续将精力投入到为用户增值的事情上,在产品发布前,用技术、质量、研发投入保证产品的优异卓越,以及市场竞争力。而在现阶段,华为需要更聚焦用户意见,真诚回应,解决用户面临的问题。
分享《倡议书》全文如下:
倡议书
24年华为的经历,有两个价值观我深深地认同,它们不光影响着我,更是塑造着我:坚持自我批判,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这些天我的心情非常不平静,可以说很沉重。我必须要进行深刻的自我批判。之前在微博上看到了一些争议的声音,鱼龙混杂,工程师出身的我对产品技术参数极为敏感,再加上太过急于表达,造成了不合适的回应。现在我有了更多反思。
整个手机行业是战场,更是学校,大家要变得更强大,也要互相取长补短。我们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唯有以更加严格甚至苛刻的标准要求自己和团队,才能更好地服务好消费者。
这次事件对我们来说是一次深刻警醒。这让我们反思这几年我们是否跑得太快了?在一路狂奔向前的路上,是否坚守了我们出发时的初心?我们是否以身作则,认真践行了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以客户为中心?
我们在很多信息的公示上,还是太过粗线条,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我们面对消费者的质疑和意见,习惯于将自身的境遇、所做的努力以及行业的特性作为第一诉求来回应,态度傲慢,缺乏谦卑。我们要深刻自省,消费者已经支付了全部的信任与热爱,他们提出的任何要求都是鞭策我们继续向前的力量!我们要把它转化成团队勇往直前的动力!我们一定要真正地听进去不同的意见,做出最真诚的回应,并迅速改进。为此,我已安排成立了一个“消费者聆听特别行动小组”,落实后续的一系列计划,主动聆听来自消费者的各种声音。
五一劳动节将至,我认为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走到跟消费者最近的地方--我们的几千家零售和服务店,跟消费者们在一起!我将带领消费者业务管理团队到零售店、服务店站店,深入一线与消费者近距离沟通。在此,我也倡议华为消费者业务全体员工在节日期间走访店头,聆听消费者,服务消费者,从而改善我们的工作流程、服务态度,用实际行动担当起全球消费者赋予华为品牌的信赖!
余承东
*海峰的通信生活*海峰
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