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小爱
◆◆◆
先来欣赏几则游戏案例,
感知何为“游戏力”。
分享人·昊昊,男孩6岁
一次吃饭的时候,儿子舀起米饭说:这是沙子!指着鹌鹑蛋说:这是恐龙蛋,我要吃恐龙蛋!
妈妈马上接口说:快吃些沙子进去用来孵化恐龙蛋,再指着汤说:“这是什么呀?”
儿子回答:“这是大海。”妈妈说:“太热了,喝些海水滋润下沙子。”
儿子喝了口汤后说:“太晒了,种些树木来挡太阳。”说着就吃了青菜。
就这样,这顿饭就在妈妈和儿子的故事中吃完了。
分享人·言妈,女儿2岁半
晚上孩子有些兴奋,还不愿意入睡。换了睡衣躺下后,她虽然打了几个哈欠,看起来却依然毫无睡意。
关灯后我躺在边上,摸她的鼻子:哈哈,这是小熊的鼻子吗?她也摸摸鼻子:妈妈,这是小熊的鼻子。我又摸她耳朵:啊这是小兔的耳朵吗?她说:是的,这是小兔耳朵。又摸嘴……她一直咯咯地笑,配合我玩。
忽然没反应了,响起了呼呼声。小家伙睡着啦!
分享人·璐璐妈,女孩
孩子头一天把紫药水弄了满地,还弄到了衣服上。第二天穿衣服时发现紫药水的痕迹就哭着说不想穿这个,想换一件。
妈妈说:“好吧,妈妈现在就把变色龙(爱探险的朵拉里面的人物)送回家,然后换一件来穿。”孩子说:“我不换,我要穿变色龙的衣服。”
轻松把哭声变成笑声。昨天看到一个裤子上也有紫药水,孩子就说:“它也是变色龙,屋里有好多变色龙啊。”
宝爸宝妈们,透过这些案例,
您对游戏力产生了什么样的感受或想法呢?
游戏的第一个意义
认识世界,处理信息,体验成长
小孩子们每时每刻都得面对这个世界的种种信息,每天都会涌现大量的新鲜事物,需要筛选分类。游戏作为孩子的最爱,这时就能帮上他们的忙。通过游戏,孩子们体验到了生活,由一个自然属性的人发展成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人。
比如说,孩子借由游戏来认识世界。或许,两岁左右的孩子不停地把东西扔到地上,是在体验和感受地心引力。或许,孩子撕纸,咬各种物体,是在体验和感受每一种物体的不同特性。或许,孩子们玩医生看病的游戏,是在企图了解自己的身体的奥秘。
孩子通过尝试扮演这个世界中的各种角色,体验自己的能力,探索着世界,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变得越来越自信和成熟,也越来越独立。
经常会有些家长咨询,问:“我家孩子这样……正常吗?”而不会考虑:这样的行为对孩子的意义是什么?孩子有好奇心,孩子有求知欲。孩子对他看到的一切都没有评判,而只是在用心地感受体验,运用他生而具有的游戏力去模仿,只不过可能模仿的时候有些走样而已。这种游戏力,对孩子来说,或许就是一种学习成长的本能吧!父母们,你是否相信孩子具有成长本能呢?你是否可以保持一颗童心,对未知的事物保持好奇心和敬畏心呢?
作为父母,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给孩子力量,给孩子包容,哪怕是撒娇,为什么不可以呢?问题在于,父母们怎样才能帮助孩子克服那些不自信、挫败无力感和被抛弃感呢?怎样能帮助孩子完成属于他的成长主题呢?
游戏的第二个意义
建立及修复人际间的情感联结
游戏也是孩子学习如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甚至如何与别人重归于好的方式。
《游戏力》的作者科恩说:“从父母与婴儿第一次深情的目光对接开始,游戏就成为联结亲子关系的一根纽带。”身为父母,我们一定都同样无比珍视自己的孩子。只是,我们要如何才能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对他(她)的珍视呢?说教?唠叨?批评?
现在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亲子关系的重要性。亲子关系的核心是什么?在我看来,亲子关系的核心就是情感联结。有了情感联结,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爱自己的父母,信任自己的父母,懂得体谅自己的父母,孩子也能感受到并确信父母对自己的爱,也就自然会“听话”,就“乖”了。
遗憾地是,有很多亲子之间,家人之间,伴侣之间的情感联结是断裂的状态,相互之间充满着隔膜。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注意和家人之间建立情感联结,保持着情感联结的状态,也需要懂得在不可避免的隔膜和争吵发生之后怎么修复情感联结。
游戏的第三个意义
涵容并疗愈情感创伤
父母对新生儿往往给予无微不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