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作家,他身材略高,目光深邃而明亮,他的作品基调忧郁,但总在最后笔锋一转,添上一抹亮色。
他用平凡笔调,写尽世间不平凡的喜悦与苦痛。
列夫·托尔斯泰对他至高评价:“他是散文中的普希金……他高于我,他是无与伦比的艺术家。”
高尔基说:“他的内心是自由的,从不会按别人的期待而活。”
纳博科夫说:“他是俄罗斯典型性格独一无二的阐述者。”
他一生只有44岁,却用短暂一生留下余部中短篇小说,10余部戏剧剧本,及多封书信。
一位友人说:“他从醒来到入睡,每时每刻都在创作。”
他就是俄罗斯短篇小说巨匠、20世纪现代戏剧的开拓者——契诃夫。
01初登文坛,用黑色幽默调侃灰暗现实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年1月29日出生于俄罗斯南部塔甘罗格市,家中排行老三。
整个童年都笼罩在父亲的阴影下,因为他经常打骂妻子和孩子。
契诃夫经常被迫在父亲的杂货店帮忙,稍有不顺就是一顿拳打脚踢,小说《万卡》中描述的那个9岁小男孩,如何被店老板抓着头发用皮带狠狠抽打,就是他童年的真实写照。
后来父亲为躲债逃到莫斯科,母亲和其他兄弟姐妹也陆续离开,只留下契诃夫一人,留在塔甘罗格完成中学学业。
独自留下的三年,他用课余时间做家教贴补家用,虽然辛苦,但没了父亲的责打和逼迫,生活变得自由而放松,三年间他大量阅读世界名著,这也成为他一生创作的开端。
第一部剧本《没有父亲的人》就创作于这三年,他用文字发泄出内心对父亲的强烈抵触。
他早期作品充满黑色幽默,不仅讽刺社会现实,也呈现了小人物身上的奴性特点,虽然幽默,却引人深思,让人难以发笑。
如《一个文官之死》,讲述一位小职员,看戏时不小心对着将*打了个喷嚏,几次三番和将*道歉后郁郁寡欢而死。虽然荒诞,却让人笑不出来。
《胖子和瘦子》与《变色龙》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讲述人在对待权利和平凡时,截然不同的态度转变。
也有如童话般美好的作品,《玩笑》讲述一名恐高的少女,几次三番和男孩登上山顶向深渊滑下,就为了捕捉风中那句“纳嘉,我爱你。”
《在别墅里》,中年丈夫收到匿名表白信,到约定地点苦等一天,回家后才得知,是妻子为了打扫房间让他出门而使用的计谋。
他用学生时代语文老师给他起的滑稽绰号“契洪特”为笔名,以黑色幽默的手法,狠狠将现实调侃了一番。
02前辈指点,使他的才华不至迷失
因家里经济拮据,他在莫斯科大学医学系毕业后一边行医,一边创作,开始频繁发表小说。
众多杂志中,水平颇高的《花絮》,刊登了他大量作品,主编列依金对他要求严格。
他限制每篇小说不能超过一百个句子,而且还要具备幽默感和深刻内涵。
在这样严格的“限制”中,契诃夫把作品精炼到极致,奠定了他简洁的文风。
他后来给列依金的信中说:“《花絮》是我的圣水盆,而您是我的教父。”
年是契诃夫转型的一年,一篇风格神似屠格涅夫的《猎人》在文坛引起两位前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