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语文阅读理解怎么得满分学会这一招,离满分又近一步
TUhjnbcbe - 2022/7/31 16:40:00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初中语文阅读满分技巧第三讲——标题理解(含义和作用)。

标题的理解也是现代文阅读常考题型,标题中的关键字词,有时会隐含着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主旨,是理解文章内容的“文眼”,考查分值一般在4——6分。

一、考查形式、方向

1、形式:标题的含义(表层意和深层意)、标题作用。2、方向:标题在内容,结构,主旨等方面的理解

二、常见题型

(一)为什么以此为题?

(二)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三)试分析题目的作用/好处、妙处。

(四)这个题目有什么含义?

(五)给文章加(换)题目。

三、标题知识点

(一)标题含义:表层含义(本意)+深层含义

1、分析标题的本义。即标题中词语的含义、所概括的内容、交代的写作对象。

2、分析标题的深层含义。

(1)分析标题的比喻义:如契诃夫的《变色龙》中将奥楚蔑洛夫比作“变色龙”

(2)分析标题的双关义。

(3)分析标题的象征义:如高尔基的《海燕“海燕”为文题,勇敢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者。

(二)标题作用

1、内容角度分析:

(1)表明写作对象(以人、物为题):如《藤野先生》《邓稼先》

(2)概括主要故事情节(事件):如《智取生辰纲》《最后一课》

(3)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时间背景、地点背景、环境背景

2、结构角度分析: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

3、人物形象角度:1、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2、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

4、文章主题、情感角度:1、揭示主题2、点明主旨3、抒发情感,奠定基调。

5、艺术手法效果角度:

1、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这一点大多标题都具备,即使它不具备也得具备,你懂得):如《喂——出来》

2、生动形象(一般用了比喻拟人的标题可以答这点。)

3、格式新颖,条理清晰(小标题)

四、答题要点和公式

(一)标题含义1、答题要点:从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和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分析标题含义。

2、答题公式:

标题表层含义指什么,深层含义是指什么

(二)标题作用

1、答题要点:从内容,结构,人物形象,主题、情感,艺术手法效果回答作用

2、答题公式

这个标题,点明了文章的写作的对象是什么:

标题中的什么贯穿全文,起着线索的作用;

标题设置悬念,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此乃万能答案)

……()

五、中考真题举例:

父亲的雨

①有一个人总在来雨时走出家门,那是我父亲。

②田是梯田,禾苗都是喝水长大的,但天雨常不遂人愿,所以在每一垅梯田的上坳总得有一口山塘。夏天热,禾苗需要同人一样拼命喝水,山塘没多一会儿就被喝得见了底,村人就有些慌了。好在天再糊涂,也不会让村人处在恐慌中太久。雨说来就来,一堆乱云一聚,几声炸雷一响,还不等村人都从田里地里跑回家,雨就下了。站在屋檐下,看雨中的庄稼欣欣向荣的样子,村人都一脸傻乐,乐得什么都忘记了。只有父亲还记得要往山塘补水,他是一个小小的村民组长。

③父亲先也是站在屋檐下,傻头傻脑地看雨,突然就记起了什么的样子叫一声,哦,要去拦水,说罢提把锄头就冲进雨幕。等母亲转身从灶背屋寻来蓑衣斗笠时,他已经不见人影了。为这,父亲回来没少挨骂。父亲并不在意,他湿淋淋地站在屋中央,垂着衣袖,笑着听母亲叨唠,仿佛挨骂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母亲一边念叨一边把准备好的热水提到灶背屋。父亲洗澡时,母亲又从衣柜里把干净的衣服找出来。

④父亲年轻时很结实的,他什么也不怕,再大的风雨也敢往里钻。风雨越大,父亲就一副越快乐的样子。有时,父亲叫一声要去拦水,就被母亲眼明手快地拉住了。虽然戴上母亲寻来的斗笠,但一出门,风就将它刮跑了。父亲跟着风跑,终于跑在风前面将斗笠拾起来,然后一甩手,斗笠旋转着从大门口飘进屋来,雨水像珠子一样从笠沿四射开来,溅了我们一身。待我们弹落身上的水珠,再看父亲时,父亲又消失在雨中不见了。父亲在雨中的身影像个谜,一闪一闪的。

⑤在瓢泼似的雨中,道道水流从山上落下来,父亲全把它们往山塘里赶。山塘像个气球,一下子就给吹胀了。我想,面对一下子就水灵丰活的山塘,父亲内心应该有一种满足。

⑥但我仍怀疑父亲是为着好玩,他在雨中那副兴奋得不得了的样子同小孩儿没什么区别。但小孩儿不能玩雨,小孩儿只能在大雨初来时,在稀稀朗朗的雨颗中,嚎着叫着钻来钻去,迅速返回屋檐下。所以我竟有些羡慕父亲。

⑦一年夏天,天旱了很久,大伙以为再没雨下了,就挖开山塘拼命往自己田里放水,父亲左劝右劝要节约,但没有人听他的。后来再下雨时,父亲硬撑了两个小时没出门,但终于没忍住又冲了出去。只有母亲看着心疼,念叨就更勤了。

⑧母亲的念叨并非多余,如今年老的父亲一身病痛,不打半点折扣。母亲给父亲煎药时,还在不停地念叨,而父亲,也再不能笑吟吟地听她念叨了。他躺在床上,配合母亲的念叨,咝咝咝地从牙缝里抽着凉气,他疼呢。父亲正在为他年轻时所经历的风雨支付代价。只不过,父亲的心里未必后悔。

(选自《青春美文》)

3.文章以“父亲的雨”为题有哪些作用?说说你的看法。(3分)

答:1、“雨”是文章线索,贯穿全文。(结构作用)

2、表现文章主要内容(揭示主题),写的是关于父亲与雨的故事(内容作用)

3、透露情感主旨,表达了父亲对雨的深厚感情,形象地借“雨”来表现父亲的精神品质。(情感主旨)

4、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兴趣(艺术手法效果)

1
查看完整版本: 语文阅读理解怎么得满分学会这一招,离满分又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