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读《骆驼祥子》,祥子在变,从一个老实人变成了一个二流子。这其中包含了写人类作品的一种思路——变化写人。
好话讲得俗,“日久见人心”,翻译成我们的写作武学,就可以这样讲“在变化中能够看出人物性格”——写人物,抓变化,以变观人。
武林中变化这一门,既有从少年变成大叔的叉子王闰土,又有站着喝酒最后跪着喝酒的孔乙己,又有从啥都敢干到专业保镖的棍王孙行者,还有从热血青年到冷眼行者的武松。还有脱衣成性的“变色龙”,还有从全家救星到家庭灾星的我的叔叔于勒,还有那中举之后发了疯的范进。可以说“变”字门下,是古今中外,啥人都有,人才济济,济济一堂。
所以,抓变化这一门武艺,是从入手到高手都要练的“高级基本功”——它既基本,又高级,非常的矛盾。
那么怎么抓变化?
1明确你要写的是谁,写下他的名字。
2回顾:“他身上有没有什么变化,这个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变化前后他的性格分别是怎样的?”把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写在稿纸上。一定要写下来,光“想”很不好,那样脑子累,脑子累就写不出好作文了。
3如果找到了人物的变化,那么可以围绕这个变化,来写整篇作文。人物就是你选的这个人,事件就是他前后变化的这个过程,非常现成。一篇作文的大体思路,就整理出来了。
我们做一个表格。
人物——变化——变化原因——因“变”成文
这个表格可以作为我们的写作工具,也可以作为我们的一个阅读小工具。
平时怎么练?写熟人
比如写《我的父亲》《我的母亲》《我的老师》这一类文章,我们似乎总可以在其身上发现某种变化。我们可以找一个自己熟悉的人来尝试,一定是要自己熟悉的,有过比较长时间接触和了解的人。因为一个短暂接触的人,初学者很难捕捉到变化。你根本不知道他是个啥样的人,还怎么去抓他的变化?
可用教材
再给大家推荐两篇经典的变化类作品。
第一篇一个好孩子被画家拉去画了一幅画,从此一蹶不振抽烟喝酒走入人生负巅峰,最后巧遇画家又被画了一次。不错,这正是名作《犹大的面孔》。故事里男孩前后的变化,尤其是那戛然而止的最后一句,“您不记得了?我就是那个好孩子!”在强烈的反差下给人以极大的震撼。
第二篇,王者小偷为挑战职业高峰,光临盲老人一家,被一顿对白打碎人生观价值观,改行从良的故事。不错,正是名作《上帝的谈话》。
两篇内容文章规则所限,就不粘贴了,我们备课或者写作时如果要用
可以找度娘索取。
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