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区里出了一件事:三栋五楼的王姐跑来向物管投诉,说不知道谁偷了她种在自家花盆里的冰菜,之所以要通知公众,是因为冰菜长了虫子,她刚喷洒过农药,担心这东西被人摘走处理不当造成中*。
物管在业主群了公告了这件事以后,没想到下午就有人找上门来:是二楼的周大妈,她承认自己“以为是野菜没人要,所以才摘的。”
但是现在周大妈的孙子突医院,她觉得肯定是这个菜害的,王姐必须要就此负责,要是她孙子有个三长两短,王姐脱不了干系:“菜是你种的,药是你洒的,你得赔我50万!”周大妈大着嗓门,不依不饶。
且不说周大妈的孙子究竟是医院;也不说如果真是吃了王姐喷过农药的菜才生病,从法律上究竟要如何认定。单就周大妈的这种行为,不知道多少人会觉得“辣眼睛”。
仿佛腰杆挺直、嗓门一大,偷窃就可以光明正大地以“其他理由”给粉饰掉;而作为家长没有对孩子尽到保证安全的义务,也可以统统推到别人身上。这种思想和行为,不仅仅让周围人发指,更是会对自家的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
现实生活当中,有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不注意自己的素质,也会耳濡目染出一个没素质的孩子。
无论发生了什么,他们总是在指责怪罪别人,找出千奇百怪的理由来回避或无视属于自己的责任。
俗话说,熊孩子通常背后有着熊家长。家长的这些低素质行为,容易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呢?
1、喜欢霸凌他人
随着媒体的发达,社会上曝光了越来越多的校园霸凌现象。一方面,大家同情那些被霸凌的孩子,另一方面那些喜欢霸凌人的孩子究竟是一种什么心态,也很值得研究。
其实这些孩子大多也有着平日里热衷欺软怕硬的家长。欺软怕硬是一种唯利是图的价值观,秉持这种价值观的人,就像文学作品里描写的“变色龙”一样,八面玲珑、没有底线。
虽然这种价值观是遭到大多数人唾弃的,但由于能给人带来短期的眼前利益,还是有人奉为圭臬。
如果父母有着这样的价值观,孩子也八九不离十会抱持同样的态度,他们从小就沉浸在这样的环境中,也没有机会去接触更正确的观念。
进入学校后,他们就按照自己的方法,开始把人划分出三六九等,巴结“上等人”,欺负“下等人”。喜欢搞小集体,然后孤立、霸凌弱者。
2、没有责任心,爱说人坏话
家长总是把责任推给外人,从来不在孩子面前反思自己的问题,在孩子面前树立了一个永恒而虚假的伟大、光明、正义形象,其实是对孩子形成道德绑架的必要条件。
因为这样一来,家长不在是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也会犯错、也会承认错误、改正错误,为孩子作出“做人”应有的表率,而是把自己包装成了不会有错的“神”,和家以外的其他人区别出来。
这种高高在上的区别感,对于孩子来说是真实的,他们会觉得外面的人们“很坏”“很差劲”,只有“自己家”的才是好的。
当这些孩子做了不对的事,他们不会觉得自己有任何责任,因为“别人都是坏的”。
孩子的思维比较简单,他们往往认为坏人做什么都不对、好人做什么都对,这本来也是一种需要被家长指引扭正的无理一刀切思维,但这些家长连第一步都做不好,更不用说下一步了。
孩子们并不知道,有时候家长对他人的评价并不客观、甚至言过其实。
时间长了,孩子开始习惯讲身边人的坏话,挑别人毛病,甚至是双重标准:严于待人、宽于律己。
这都源于他们一开始就不知道那是背地里说人坏话的卑鄙行为,不仅不会感到羞耻,还觉得很正常、拒绝改正。
总结:
生活中,我们总是感慨自己遇上了很多奇葩,但是“马列手电筒不能光照别人不照自己”,其实很多问题自己身上可能也有。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之前,一定要先检视自己的行为有没有不妥之处;一个家庭的各个成员也要互相提醒和帮助,不要把这些不好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通过言传身教污染了有着无限可能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