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在经历了四次否决后最终敲定,搭结构找论据的时候突然觉得蝙蝠侠的脸有些面熟——他居然是《天鹅绒金矿》里的记者。这其实是很正常的事,却莫名让我有种破次元壁的震惊感。
(前二为记者剧照,后为蝙蝠侠。优秀的演员是伟大的)
于是我敲碎了第五个主题并打算信马由缰地写一篇文,当然这一定不是因为我在看完第三遍查完资料后发现我的思想深度和表达能力承受不住前五个主题,也不是什么离断网只剩两个小时然第二天就得发布的残酷现实。
所以你看,人要完成一次从想法到行动的转变是件多么轻易的事情。
一
让一个有小丑恐惧症的人看这样一部小丑面容随时出现的电影实在是一场莫大的精神凌迟。据说Heath为了演好这个角色,把自己独自关在旅馆房间里一个月,揣摩Joker的疯狂笑声,独特的走路方式和说话语气。我现在深切怀疑Heath是否也有小丑恐惧症,不然为什么拍完这部他就被发现因服用过量药物死于公寓。
蝙蝠侠和小丑有内在的相同之处。他们都对名、利进行了最彻底的摒弃,这大概是蝙蝠侠和双面人的最大区别。双面人在打赢一场场官司后赢得了市民的爱戴,他的刚正不阿也赢得了Rachel的芳心。所以当Rachel在爆炸中身亡后他失去了“刚正不阿”的报酬,黑化地理所当然。
但我们也无法指责,毕竟拯救世界的也就那几位。在开场的银行抢劫里小丑已经昭示出他的行事逻辑,他并不是将每一步就计算地精准无误,他只是做好大体规划后在原有计划上“轻轻一推”而将混乱引向预想的结果。这些在他的经典台词“Whysoserious”中也得到体现——以游戏的心态面对着变幻莫测的世事。
(中弹的银行人员对小丑说)
他深知游戏规则。世上本就没有绝对的事物或完美的计划,他唯一坚信的是人性的易变性,可连这一点却也最后令他失望。两艘船上的人最终没有按下致使对方船只爆炸以保全自己的按钮——这很不诺兰,但很商业片。
(小丑回复)
任何事对立地太彻底,想要毁灭就太过容易。
二
大约五年前我第一次看《天鹅绒金矿》图解版,结尾的Brain自导自演将自己杀死在台上那一幕虐了我大概三年,不敢看动态电影,也不敢听DavidBowie的歌。
那时候还容易被一些华丽的词句迷惑。我最喜欢的一篇影评写着对Brain说的话:“你的唇上有血有蜜,穿着三千万根羽毛织成的大衣上街却毫无预兆地哭泣。”妖艳的华丽摇滚时代,风云变幻的七十年代。
然而他们给自己涂上的颜色太过艳丽纯粹,容不下一丁点污迹。就好像是天平的两端,如果站的是一端最边缘,某些东西覆灭后会带领你去往另一侧对称的边缘。
所以受全民爱戴的光明骑士一夕间变成黑暗代表;舞台中央声嘶力竭唱着《HotOne》的Brain“死”后开始喜气洋洋地歌颂总统;有着妖冶异瞳的、作为华丽摇滚开创者的DavidBowie却给后世留下变色龙的称号
以及,空旷房间里重复模仿着小丑笑声的Heath在外界上映着自己成果的时刻,吞下了过量的止痛片、安眠药和抑制焦虑药物。28岁的Heath,和28岁的小丑。
三
我羞于面对也不想回忆前大约前十八年的自己,她让现在的我感到羞耻且厌恶。但我恍然间我不知道她糟糕到什么程度,那些感性的,幼稚的却真实存在过的自己,现在对她是不是一种背叛。
人活着本就是一个不断转变的过程,所以希望十年后的自己看到这篇文章时缓一缓想掐死现在自己的心情——是必经的过程吧,这混乱的文章逻辑和矫揉造作的文风,毕竟也是我年轻过的见证。
我能预想到多年后读以前文章时的羞耻感,但不知道会不会也有一些遗憾。Brain呢?DavidBowie呢?Brain假死后换头换脸穿上西服在电视台上恭维总统时,变色龙留起胡须、为lv代言时,会不会感到一丁点的遗憾?即使我们都看到了他们被记者问及过往经历时愤怒的神色。
(主流化的Brain与电视里曾经的自己隔空对视)
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依旧相信正邪两面的绝对对立,就像电影的结局,总得有一个人成为绝对的、符号化的好人以稳住人心,所以双面人毁容前的头像依旧高高挂在墙上。也得有一个绝对的坏人为一切事情承担后果以求得一个令人心安的解释,所以蝙蝠侠的大灯在人们欢呼声中被砸碎。多么荒谬又可笑的事实。
咱中国人不是讲究中庸吗,没人能那么纯粹,也不能那么纯粹,毕竟在电影之外,能守好底线就已经太不容易。人生中的种种转变无可避免,但现实中也鲜少会有小丑拿着刀以家人威胁你将某人进行绑架的事件。只是在遇见琐事时,别那么轻易陷入二元对立的漩涡,别紧紧揪住一点不放,放过自己,也放过他人。
——凡事别太极端,大多事情也别那么认真,这大概是就是我想说的。
四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老和尚和一群小和尚。
不巧连年旱灾加蝗虫肆虐,饿殍无数。山下的人上山求佛祈福。小和尚看着师兄们把沉甸甸的米袋施予村民,村民心满意足地离开。之后寺庙的香火味淡了些,小和尚们跟着老和尚吃了半个月白粥。
村民第二次来时自发带了些布袋,小和尚看着师兄无奈地在白米粒掺了些五谷杂粮,看见上次来过的妇人下拉的嘴角。晚上的老和尚没有出现,小和尚的粥又稀了些。
第三次的村民捧着小半袋粮食走时连礼节也忘了做,小和尚跑回老和尚身边不去听村民的窃窃私语
“诸位皆是弃子,于此歇息多时。然如今寺庙恐无法相容,且各自上路吧。”
小和尚跟着师兄下山时回头看一眼破落的庙宇,不知里面兀自捻着佛珠的老和尚可能和它一起撑过这场寒冬。
人都爱分善恶对错,孰不知世间正邪只是一念之差,善恶亦本是同根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