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当今世界范围内的顶级人像摄影师,很少有人会绕开安妮·莱博维茨和蒂姆·沃克,一个被誉为时尚摄影教母,一个被称作像摄影才。巧合的是,他们曾提起过同一位前辈对自己的启发和影响。那位前辈是塞西尔·比顿(CecilBeaton),业内公认的20世纪英国最伟大的摄影家。
△自拍像,年。塞西尔·比顿曾任英国皇室御用摄影师,是《Vogue》杂志英国版、美国版和法国版的密切合作者,毕加索、弗朗西斯·培根、费雯丽、伊丽莎白·泰勒、奥黛丽·赫本、玛丽莲·梦露等行业“顶流”都在他的镜头里留下了自己的身影。
△婚礼上的温莎公爵和公爵夫人,法国冈蒂城堡,年。
△巴勃罗·毕加索坐在其画作《摇摆的椅子》()前面,巴黎大奥古斯丁路,年。
△弗朗西斯·培根,伦敦巴特西区欧弗斯特兰德公馆,年。
在英国知名艺术图书出版人马克·霍尔本看来,比顿在很多方面都代表了一个英国花花公子的形象:喜欢找裁缝、裤子总是裁得有些过紧、运气却似乎不差。但这个表面形象是创造出来的。作为一位艺术大师,他通过与生俱来的设计意识,成功地掩饰了世纪中期的社会焦虑。
△费雯丽,年。△葛丽泰·嘉宝,纽约广场饭店,年。
△伊丽莎白·泰勒,约年。
△奥黛丽·赫本,年。
△玛丽莲·梦露,纽约大使饭店,年。
塞西尔·比顿的一生无比绚烂丰富,身兼摄影师、服装设计师、舞台设计师、记者、作家等数职,3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4次获得、1次提名美国话剧和戏剧最高奖项托尼奖。他的摄影作品跨度将近60年,刻画了时代转变的特征——从迷人的年代到摇摆的年代。其范围之广,无人能及。他跟随潮流的能力如同变色龙一样,每个时期的特点都能在他的作品中得以展现。
他理解服装的魅力,也能欣赏服装潮流的更替。他为舞台和电影设计过服装,因此拍摄精美的时尚作品就像他的第二天性。他理解时尚的真谛——幻想与渴望,正如他能准确地把握时代精神那样。
年创刊的美国知名文化杂志《Variety》曾评价他为:一位富有远见的时尚摄影师,一名无所畏惧的战地记者,一位不可磨灭的名人编年史家。
△芭芭·比顿,“神秘的美人”,年。
△“光彩年轻人”团体中的威廉·沃尔顿、塞西尔·比顿、斯蒂芬·坦南特、齐塔·容曼、乔治娅·西特韦尔、特蕾莎·容曼和雷克斯·惠斯勒,威尔斯福德,年。
△斯蒂芬·坦南特扮演白马王子,年。
△南希·比顿身着塞西尔·比顿和奥利弗·梅塞尔为银河舞会设计的服装,年。
△弗雷德·阿斯泰尔和阿黛尔·阿斯泰尔,20世纪30年代。
△加拉·达利和萨尔瓦多·达利与达利的作品《迷惑的夫妇》,年。
△奥尔德斯·赫胥黎,年。
通过梳理塞西尔·比顿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他摄影风格的转变:早期擅长用戏剧性元素、细腻光线、惊艳服装、华丽背景,打造如梦似幻的氛围;后期则偏向天然去雕饰,用更直接的方式拍摄肖像。
△塞西尔·比顿和海*上将路易斯·蒙巴顿勋爵的自拍合影,印度德里的法里德果德庄园,年。
值得一提的是,比顿对摄影的技术追求“不太感冒”,他习惯于把相关问题都留给了技术专家去处理。他曾抱怨康泰·纳仕坚持让他丢下小巧的柯达相机,要求他像斯泰肯那样使用8×10的大相机。安妮·莱博维茨认为,“拍照过程、拍照过程中的表演才是比顿的艺术。他是这方面的大师。”
△克里斯蒂安·贝拉尔与未完成的比顿肖像,巴黎。
△理查德·阿维顿和妻子伊芙琳·雷迪什,年。
△伯纳德·贝伦森,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伊塔蒂别墅,年。
△T·S·艾略特,年。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年。
△薇塔·萨克维尔-韦斯特、哈罗德·尼科尔森和卢西安·弗洛伊德,西辛赫斯特,年。
△75岁寿辰当天的伊迪丝·西特韦尔,年7月。
△鲁道夫·纽瑞耶夫,年。
△李·米勒和罗兰·彭罗斯,年。
△可可·香奈儿,巴黎康邦街31号,年。
塞西尔·比顿还是一位颇具天分的战地纪实摄影师。即便在战场上他也能发现精致抽象的视角。
△燃烧弹空袭后的圣保罗大教堂西侧钟楼,伦敦,年12月29日。
△空*女子辅助队成员修理防空气球,年5月。
二战期间,比顿与詹姆斯·波普-亨尼西联手,通过《战火下的历史》一书完成了对受到炮火攻击的教堂的记录。他挑衅般地将轰炸造成的断壁残垣当作布景,为《时尚》杂志拍摄了“时尚不灭”专题。
△“时尚不灭”,迪格比·莫顿设计的斜纹软呢套装,伦敦中殿律师学院,年。
“他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也能意识到自己正在创造和维护的历史。他是一股力量。”安妮·莱博维茨说。
“优雅,便是他的盾牌。”马克·霍尔本认为。
△米克·贾格尔在《迷幻演出》片场,年。
△安迪·沃霍尔、杰伊·约翰逊和杰德·约翰逊,纽约“工厂”,年。
-TheEnd-
图文资料来源:《塞西尔·比顿:光彩年华》
授权:后浪出版公司
编辑:陈婉婷
校对: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