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有妈妈抱怨:书好薄价格不值这要怎么念故事太简单不知从哪念起没几个字一翻到底全是图分分钟念完没有字怎么讲……云云种种类似这样
用一本书的厚薄来衡量性价比的我不想多回应了,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如何把绘本越读越厚”。我也不确定这算不算个话题,但我还是有些感触想唠唠的…
首先,问个问题,受众是小朋友的绘本,要多厚才行呢?像新华字典,像哈利波特呢,还是像板砖呢?哈哈哈~
绘本的基因就限定了它自不会厚到哪里去,毕竟孩童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非常有限,或者说很短,尤其是低幼孩子,所以页数少字少就对了嘛~
其次,绘本是图画书,看它的英文Picturebook就知道,所以看图讲故事才是重头戏,寥寥无几的文字也只是起到对画面“简言以蔽之”之用,不然让无字书情何以堪呢。其实我个人还是挺喜欢一些无字书的,一般无字书的画面都会超级无敌丰富有料,可以发挥无尽的想象和编故事的能力,咳咳,瞎编也是一种技能…
废话不多说,想分享几个我平时会用到的把绘本越读越厚的方法给大家聊以参考,具体实施看自家情况,比如孩子的年龄,性别,喜好,接受度,适应度等。
01、启看图说话+邀请互动
这是我们小时候没少被考试逼出来的技能。基本上故事性绘本都能够讲述一个完整的小故事,文字虽少,但你可以在图上做文章,通过把文字无限丰富化,让画面更具画面感。
以《抱抱》为例,绘本全文只有三个词“妈妈”“宝宝”“抱抱”。如果照着字念,你只需要三秒钟就OVER掉这本书了。然额,这本书我每次都能讲十几分钟。讲真,对于低幼娃,他能认真的配合听你讲一本绘本而且是十几分钟不带眨眼的,已经算是种子选手了。
从封面,就要开始自己的表演了:看,这是大猩猩,猩猩妈妈抱着猩猩宝宝,猩猩妈妈一脸幸福的样子,猩猩宝宝也很开心呢,他紧紧的搂着妈妈不撒手;看,他们身边还生长着好多花花草草,竟然还有颗开花的仙人掌,好神奇呀…
扉页:哇~小猩猩在大森林里玩儿呢,他高兴的跳来跳去,你试试看能像小猩猩这样跳吗?来,麻麻先做个示范。(我会自己模仿小猩猩跳跃的动作,然后邀请Q一起跟着学。话说,没有娃会拒绝你的邀请的,因为这就是玩儿啊,互动就有了。跳嗨了以后,有趣的感觉就带出来了。然后来个转折吧。)咦,怎么是小猩猩自己呢?他的麻麻去哪里了呀?我们帮他找一找吧…
正文第一页:小猩猩遇到了大象麻麻和大象宝宝,他们在干嘛呢?哦,大象麻麻正抱着大象宝宝呢,看着好温馨。就连小猩猩都指着他们说“抱抱”表示无比羡慕呢。来来来,麻麻也要抱抱你。(没有宝宝会拒绝麻麻的索抱要求吧,Q整天“麻麻,抱抱”的求抱抱状,所以她很喜欢麻麻抱抱…)
文字上加戏来加强画面感,邀请孩子一起互动让她完全参与其中,而不是被动听,就酱!
02、细节放大镜
有图不怕没细节,图画里满满的都是故事,有时真的每看一次都有一些newfindings。
以《抱抱》这页为例,小猩猩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大家欢呼雀跃的相互拥抱,升华主题。如果大家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个跨页真的是惊喜满满,而且是笑料百出。我不知道大家看到这一页是什么感觉,就我个人来说,我看到很多小细节觉得特别有趣,比如,我圈点几处:
大象小狮子变色龙都挂在长颈鹿的脖子上,像是荡秋千一样;
小狮子笑倒在地上,还用手捂着肚子就像是一个笑到肚子疼的孩子一样;
小蛇的尾巴和小狮子的尾巴卷在一起,同时小狮子还很调皮的用一只手挠大象的脚心儿;
变色龙的一只手抓着小蛇的身体,同时尾巴也卷在小蛇的身上,相视而笑;
大象河马小狮子变色龙他们手搭肩式地站成一排像不像从高到低的WIFI信号;
小蛇把自己盘在大象腿上,这个地方我每看一次都觉得敲可爱;
还有主角小猩猩竟然站在长颈鹿的“鹿由器“上欢呼,也真的是萌翻了;
以上我说到的大家都找到了吗?有没有发现,这一个跨页就足以哈哈哈哈大笑玩儿很久了…
同时,里面的很多动作都可以邀请娃一起做,比如”笑倒在地上””挠脚心儿“”肩并肩搂着“等,互动不是多么高大上的事情,这些互动分分钟都在线啊~
03、眼力大考验
处于作者的匠心设计和刻意安排,很多绘本的某个小细节几乎会在每页出现,只是出现的位置和方式不一样而已。这时候可以带着娃一起找一找,比比谁找的快,咳咳,演技要时刻在线,故意装作老眼昏花找不到是很有必要的,当孩子先找到了,赞美一番,给他成就感满满,你就坐等他更加起劲儿的玩儿吧…亲测有效…
以Goodnight,Gorilla为例,全书页数不算少,但文字上也只有Goodnight一句话和几个动物的名字,我一直把它判为无字书对待。
发现这个游戏也是缘于Q认识并喜欢气球,而且看到任何球型物件都要指着说“球”。有次一起看这本时,她指着粉色的气球说”球“,然后再翻下一页,她又发现了该气球指着说”球“。我就顺口说了句”那我们来找一找每页的球都在哪里吧“。
果然,神奇的是这本书真的每页都有那只粉色气球(除了黑色的两页),气球飘在不同的位置,有的很大很明显,有的很小,甚至只露出一截绳子当线索,我自己都要找好一会儿。然而,Q竟然每一页都找得又快,佩服的五体投地,我越是激动的赞美她”哇!Q好厉害啊!麻麻都找不到!你怎么找到的!太棒了!“她兴奋的嗷嗷叫给自己拍手…我想那就是成就感吧,这对孩子来说很重要……原本以为找那么几次就玩腻了,但是目前还是乐此不疲的爱找”球“。后来我发现,每页上还会出现小老鼠/香蕉/月亮等,我们又拓展到找这些小细节,乐趣无穷大……
后来我又把这种玩儿法应用到其他绘本上也一样奏效,比如《妈妈的吻》我们一起找每页的农场主,Q会指着每一个找到的叫“主”…
这个游戏会上瘾,不信大家试试看…
04、同主题横向延伸
绘本的主题大都是围绕孩子的吃穿住用行吃喝拉撒睡,想找到同一主题的并非难事。假如孩子喜欢某个主题的绘本,你可以自然无痕的引入相应主题的儿歌童谣类似主题绘本等。
举个栗子,小娃离不开屎尿屁主题的绘本,就我们家这个主题的就有很多本:噼里啪啦系列的《我要拉粑粑》/小熊宝宝系列的《尿床了》《拉粑粑》/HoneyEnglish系列的《Ipoop》《Takeasmell》/深见春夫的《呀,拉出了香蕉船》等。根据孩子的特点,他会愿意不断接触同主题资源,就如同喜欢的绘本要讲一万次一样…
以Q这个小吃货为例,她一直对和“吃”有关的绘本宠爱有加,恨不得吃饭时要摆到饭桌上一起用餐…比如小熊宝宝系列的《午饭》,已经要翻烂了,而且上面全是菜汁饭渣~所以每当她拿着《午饭》嘴里叫着“饭饭”来找我时,我都会在讲完以后邀请她再看一下《馋嘴的小老鼠》《吃什么呢》《好喝的汤》《水果跑啊跑》《好饿的毛毛虫》《好饿的小蛇》等,她都不会拒绝,因为都是和“吃”有关。
关于这一点,父母还是要多观察多发现自己孩子的喜好,投其所好,方可事半功倍,“套路娃”于无形之中。
◆◆◆
今天就分享这些吧!谁说绘本好薄,试试我这些方法保证你把绘本越读越厚,而且全程亲子互动,乐趣无穷。
改天再写个姊妹篇“如何把绘本越读越薄”。自己打脸,要不要看?欢迎持续